热线服务电话

13306408660

逝者回归自然的新选择 ,济南市举办公益花坛葬活动

    作者:小编

    尊重生命、回归自然以及厚养礼葬的人文精神,促使越来越多的逝者家属选择生态葬。中元节前夕,由济南市民政局主办、济南市殡仪馆承办的公益花坛葬活动在玉函山安息园举行。在亲属的送别下,21位逝者在鲜花的陪伴下,与大地融为一体,回归自然怀抱。

    骨灰容器采用可降解材料,能让生命真正与自然相融合。“无论埋骨何处,人生处处皆是青山。”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宣读道:“这21位逝者,或许平凡或许辉煌,在世时都为身边的人带来了爱与温暖。”8月12日上午,在蓝天青山之间,玉函山安息园的五寸亭前,逝者的家属恭敬地行礼默哀,花坛葬祭仪式在悠扬的音乐中进行,清风将思念的情感送向遥远的地方。

    共祭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引导逝者亲属手持骨灰,缓缓步向追思苑。工作人员小心地接过骨灰,将其安放于花坛,覆以福土,并献上鲜花,向逝者作最后的告别,使逝者与土地和鲜花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花坛葬所使用的骨灰容器由可降解材料制成,通常在3到6个月内可在土壤中分解,真正实现了“魂归自然”。在玉函山安息园的花坛葬区域,花坛中种植了松树、玉兰树和海棠树等植物。玉函山安息园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清明节前,玉兰花会盛开,而到了5月份,海棠花也会如期绽放,思念之情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展现。

     在玉函山安息园的花坛葬区,四周有一圈石板,刻有每位逝者的名字。济南市自2015年起推广花坛葬,初年的数据显示,当年仅有27位逝者选择此方式,2016年增至48人,2017年超过100人,2018年达到190人。此后数字有所回落,到了2022年有199人,2023年则增加到了296人,与最初实施时相比增长了10倍。今年清明节前夕,共有92位逝者选择花坛葬,创下往年的最高纪录,加上此次的21位逝者,今年至今玉函山的花坛葬人数共计达到113位。

    在这次公益活动中,山东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的二级调研员刘东与济南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的处长王帆为逝者家属颁发了生态葬证书。济南市殡仪馆综合部部长刘刚灵表示:“节地生态安葬是对‘入土为安’和‘叶落归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行祭奠仪式和颁发生态葬证书,我们希望增强花坛葬的仪式感。”近年来,济南市殡仪馆始终将殡葬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安葬,持续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殡葬服务的配套设施,努力提升节地生态安葬服务的管理水平,确保实现“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的基本民生保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殡葬服务需求。

    目前,济南的生态葬形式包括海葬、花坛葬、树葬、壁葬、塔葬、草坪葬和骨灰寄存等。近年来,市民对节地生态葬的接受程度相比早些年显著提高。